设为首页
微信:hanlinyuanApp
Email:hanlinyuanapp#qq.com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人物
 

武传松:我不只是焊接专家

来源:山东大学  日期:2019-12-30 15:33:58  浏览次数:

武传松,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;美国焊接学会会士;国务院“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”;国际焊接学会C XII“焊接质量与安全”分委会主席;德国洪堡学者;国际刊物《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》编委;《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》编委会副主任。
砥砺前行,玉汝于成
 

2017年11月6日,武传松教授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“美国焊接学会会士” 荣誉称号的焊接科技专家,站在了该年度美国焊接学会开幕式的新当选会士仪式上。那一刻,全球焊接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的目光,都汇聚到了这位精神奕奕的中国学者身上。


全球只有两位焊接科技专家在该年度获此殊荣,相较于在欧美发达国家高校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而言,要以中国学者的身份获得这一份国际认可,太过不易。
 

美国焊接学会会士证书

 

“武传松教授是各类焊接过程多物理场模型研发的开拓者和引领者。”他的研究工作,为焊接转变为可预测和可控制的工程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” 美国焊接学会会士遴选委员会主席Charles Robino在大会上宣读的颂词中这样写到。

 

武传松与美国焊接学会会士遴选委员会主席Robino合影

 

武传松从大学时代就与焊接技术结下了缘分。1986年,武传松作为国家首批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学习,一篇用计算机建模分析方法研究焊接熔池传热与流动行为的文章,让他深受震撼。从此,他义无反顾地踏进了焊接熔池计算机模拟这一研究领域上的无人区。

 

“当你真正热爱一个专业、深入一个专业,就会发现这个专业还有太多没有解决的问题。”焊接是一种古老的技艺,发展至今却仍有许多未解之谜,科学自身的魅力一直牵动着他的思绪。

 

此后几十年,他一头扎进焊接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,用自己的专业经验、研究视野以及不断求索的坚韧毅力,为山大、为国家、也为世界焊接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 
1986年11月,武传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

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(指导教授奖)(2014-11)

STWJ最佳论文奖证书

(英国材料、矿物与采矿学会颁发,2016-11)

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证书(2019-1)

 
 

勤恳自律,乐在其中

 
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,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,并全身心地投入。”武传松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要谈他的成就,就不能不谈他的自律,就不能不谈他的“886作息”。

 

所谓“886作息”,即一周工作六天,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,再加上晚上三小时。在忙碌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之余,他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国外的杂志期刊审稿,审批论文;组织安排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,为学术界服务。

 

旁人眼中近乎苛刻的作息安排,武传松却能坦然面对:“工作不是被约束的,也不是谁强迫的。因为我热爱自己专业领域的科研,不断钻研对我来说是很有乐趣的。”

武传松工作照

1993年7月德国总统府,武传松参加洪堡学者年会

2014年中国焊接学会代表团出席国际焊接学会年会

 

“目前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,要不断追踪学术前沿才能跟得上发展潮流。”焊接专业是一门与多学科、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,纵使已经成为焊接领域的专家,武传松仍在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,并密切关注其他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,时刻思索着新的可能。

 

谦和严谨,默默奉献

 

面对当今社会普遍的浮躁风气,武教授说到:“我们难以改变大环境,但我还是尽量优化我们团队的小环境,使团队成员能耐得住寂寞,至少在我们的团队中,还是要能沉下心来。”与此同时,武传松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,尽己所能为学生开拓视野。

 

武传松生活照

 

谈起专业,武传松神采飞扬,从秦始皇时期的钎焊铜马车说到当今的绿色焊接技术,实例丰富,深入浅出,使人如坐春风;讲到成就,又再三向记者强调“不要夸大,不要拔高。”

 

对于未来,武传松还有许多在学术上的新想法,希望能带着团队不断做出新的成果,但将青年教师队伍培养起来是他认为更加紧迫的任务,“我不想在我退休之后,我们山东大学这个团队一下子就沉寂下去了。我们还要继续保持相当的国际影响力,甚至要超过现在的水平。”

 

“我还有使不完的劲。”

 

当被问及自己用之不竭的创新动力源自何处时,武传松说道:“研究的课题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、解决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才是我最大的动力。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去不懈努力,因此我才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。”

 

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。取舍之中,考验着智慧,更照鉴情怀。

 

老一辈科学家超越小我、成就大我的精神,尽显于言谈之间。他们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中流砥柱,始终怀有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心、强国之志、报国之情,为山大青年学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
 
 
关于我们   |   广告服务   |   招聘信息   |   免责条款   |   法律顾问   |   联系我们
关闭
二维码